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學會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 7月27-28日,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學會創新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學會、社會組織、科技政策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等,共同探討新時代學會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突破口和創新發展方向。 強化基礎研究 引領創新前沿 進入新時代,基礎研究的源頭作用愈加凸顯,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基礎研究能夠助力中國“彎道超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杰表示,基礎科學研究是所有應用知識的來源,也是技術進步和工程創新的引領者,全國學會要響應黨中央號召,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特征,加強基礎研究是創新突破的基石。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認為,基礎創新的源頭一方面來自理論的研究與技術的發明,也就是頂級科學家,另一方面來自產業的需求和愿景,以及遇到的世界級難題。他也表示,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學會在引領基礎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當前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張杰認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實質是國際力量的分合,是國力之爭、制度之爭、理念之爭?!?/p> 他認為,應該鼓勵科學家在相對沒有成規、偏見和商業需求等不利壓力的氛圍下開展基礎研究工作,培養寬松有利的大環境,使中國成為全球科學家向往的熱土。 產學研深度融合 打造科技創新引擎 當前,產學研合作已經成為推動世界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模式,全國學會作為連接科技供需的橋梁紐帶,通過升級服務能力和服務模式,正在努力融入推進產學研融合的浪潮中。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吳云喜表示,“促進產學深度融合是推動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會拓展服務行業和企業發展的新途徑?!?/p> 他建議,學會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全力服務新發展格局,提升產學融合服務能力,高質量服務行業創新發展,結合行業需求和學會特點,創新性開展產學融合工作,不斷拓展服務產學融合的廣度和深度。 “學會就像人體的大腦,我們匯集了信息和信號,下一步就是如何將信號反饋給高??蒲性核推髽I?!敝袊禾繉W會秘書長王蕾認為,推動產學深度融合,首先要讓科技成果轉化的理念先行,然后是學術先行,當技術交流不在同一平臺時,就需要學會來進行學術交流。此外,還要加強學會人才的選、用、留、育。 對于如何發揮學會產學研融合作用,中國化工學會副秘書長宮艷玲則表示,一是要加強學術區域平臺活動,使專家精準服務各個地區;二是建立服務站,包括每年對服務站的精準服務、指導以及深層次的轉化服務;三是建設產學研創新平臺,例如產業聯盟、培訓中心等;四是建設跨學科、跨區域的聯盟及服務團,深入推動學會各種資源的聯通互換。 走出去引進來 拓展國際“朋友圈” 在加快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全國學會肩負著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對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與合作,構建全球科技治理新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全國學會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與國際同行“交朋友、結對子”。推動人才雙向交流,創設國際化高端主場交流平臺,創設國際化技術轉移、轉化平臺,開展專業化國際技術服務與交易,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設立具有廣泛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科學技術項目獎項,舉薦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知名科技獎項的評選,促進與國際組織深度交流合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華醫學會積極參與抗疫國際交流,包括向世界醫學會等190余個國際醫學組織,以及俄羅斯等86個國家醫學會通報中國抗疫工作進展,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在中華醫學會副秘書長姜永茂看來,開展對外交流工作,還要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要利用好內宣和外宣渠道,通過通訊、學術文章等多角度、多方位進行宣傳。 “科技交流只有走國際化道路才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敝袊乩韺W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國友表示,國際化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有賴于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教育的發展?!拔覀冇行判脑谥袊萍妓讲粩嗲斑M的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p>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劉倩 |
-
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