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北京,群賢畢至,菁英匯聚。在全國各地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時,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在京隆重召開。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十大”上,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全面部署。 國家使命召喚,科技界重任在肩。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本屆科協年會充分展現了中國科技共同體堅定創新自信、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云”上“地”上 盛況空前 回望2006年北京的初秋,第七屆中國科協年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時隔15年,中國科協年會再次回到北京。 創新是北京最鮮明的城市氣質、最強勁的發展引擎。近年來,北京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本屆年會正是圍繞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布局,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開展科技下沉服務,依托“北京主場”的人才智力資源集聚優勢,年會還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結合三地產業特點,就農業數字化、鋼鐵產業發展等話題開展交流,努力打造京津冀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的交流合作平臺。 短短幾天內,年會精心設計的25項專題活動、近400場學術報告和論壇順利舉行,它們涵蓋了基礎科學、生命科學、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先進材料、海洋技術等10個重點領域,40位院士作了主旨報告。 盡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線下參會規模仍然受到限制,但線下活動+線上直播同步進行的模式,使得年會熱度不減反增。 年會共吸引了390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現場交流,1000多位專家學者通過“云端”互動,僅開幕式線上直播觀看總量就達到了3000多萬人次。160多位媒體記者用圖片、文字、視頻、直播、H5等匯成融媒體之力,全方位立體報道年會盛況。 年會還充分發揮科協“一體兩翼”的系統效能,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設置有分會場,120余家全國學會、學會聯合體承辦、協辦和參與活動,105名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現場參加交流研討。這也是歷年來中國科協組織調動全國學會范圍最廣、數量最多的一次年會。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科協年會已成為科技工作者助力創新驅動發展、建言獻策、開展國際交流的重要平臺。本次年會致力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將創新創業創造的熱情,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實績實效。 凝聚共識 亮點紛呈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圍繞“創新引領 自立自強”的主題,本屆年會搭建起了一個廣泛凝聚開放、信任、合作戰略共識的平臺,特色鮮明,亮點紛呈。 在“科技共同體擔當新時代使命”系列活動中,年會首次設立學會創新發展論壇,圍繞新發展階段學會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新使命展開了深入探討;面對新冠疫情、經濟低迷、逆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世界大變局,世界科技社團發展與治理論壇聚焦探討如何構建開放信任合作網絡;中國科技智庫論壇則匯聚了100多位科技政策專家、決策者,深度剖析科技經濟融合的機遇挑戰,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等問題建言獻策;世界科技期刊論壇積極“擁抱”協作共享、廣泛互聯的開放科學,引領中國學術出版界識變應變、改革創新。 在“邁出‘科創中國’新步伐”系列活動中,來自800多家企業的1000多位企業界、產業界和投資界代表參會,其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成為重要議題,充分體現了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引擎作用??茖W家和企業家創新論壇聚焦產學研融合生態,暢談如何激發創新引領的跨界合作活力;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圍繞生命健康、先進制造等產業開展產學對接交流與項目簽約,打造“科創中國”科技經濟融合保定樣板間。此外,與會專家還圍繞數字經濟與數字貿易、生命科學與智慧醫療、農業數字化、京津冀綠色經濟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 在“開啟國際交流新模式”系列活動中,以糧食安全、碳中和、智慧海洋、綠色智能制造、區域協同發展等主題為落點,共話開放創新與國際合作。中國承諾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將是未來幾十年持續面臨的重大挑戰。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國際論壇聚焦政策、科研、實踐三大方向,探討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世界種子與糧食安全發展論壇圍繞國家農業發展重大需求和難題,深度探討保障種質資源和糧食安全的政策、措施;“一帶一路”綠色智能制造科技論壇上,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智造科技聯盟的倡議,促進多元交流,推動中國綠色制造業更好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注入創新發展新活力”系列活動中,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與大學生輕松會面,他熱情分享了在科研攻堅、出國留學、人生選擇等方面的親身經歷,激勵大學生心懷夢想、無懼挫折;3位世界頂尖科學家與15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和杰出青年科學家,暢談開放合作、人才培養等話題,線上線下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學會協會等專家、科技工作者近千人參與了這場高質量對談;“青創匯”高端對話立足弘揚科學家精神,圍繞如何促進青年人成長成才,展開經驗交流與分享;科技創新企業家高峰論壇聚焦生物醫學、數字經濟、綠色產業、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等領域,探討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之道。 本屆年會繼續發布了2021年度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10個對工程技術創新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技術難題,并首次發布了10個對產業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產業技術問題,借此倡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踴躍投身到這些重大科學問題、技術難題以及產業問題的攻關中去。 繼往開來 勇立潮頭 百年奮斗,與黨同行。 回顧過去一百年的漫漫征途,中國科技工作者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繪制了科學救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的奮斗篇章。 如今,中國科協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壯大科普、學術、智庫主業,深入推進“科普中國”“科創中國”“智慧中國”,做實有溫度、可信賴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堅持“四服務”,扎實推進“三型”組織建設,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科協年會作為科技界具有重大影響的年度盛會,自1999年舉辦以來,始終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參與、見證了我國科技事業奮發圖強、追趕跨越的輝煌歷史。在服務國家戰略,展示科技創新最新成果,促進國內外科技交流合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貢獻。 2021年,“十四五”新篇開啟,中華民族已經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國家使命召喚,科技界重任在肩,擔當有為更是中國科協矢志不渝的追求。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科協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將深刻認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中國科技事業、科協事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深刻認知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增強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孫艷鵬 |
-
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