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對科學研究與培訓有哪些重要作用?解決棘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如何保證有品質的研究?7月28日,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與青年科學家對話在京舉辦,來自生物、物理、信息、經濟金融等領域的15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和杰出青年科學家代表帶著問題虛心求教,聆聽頂尖科學家的真知灼見和對未來富有挑戰性的思考。 圍繞開放、合作、信任等話題,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頓·李·格拉肖、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蘭迪·謝克曼、2016年京都先進技術獎獲得者金出武雄結合所學,為青年人指點迷津。 保證有品質的研究 “用漂亮的詞去形容自己的研究是沒有用的,研究的品質是由它的內容決定的?!痹谡劦饺绾闻袛嗍裁词歉哔|量的研究時,金出武雄指出,創新必須要著眼于問題,如果只能用“嶄新的”“創新的”“靈活的”等詞語形容科研工作,那么,“大多數這樣的形容詞是沒用的,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對青年科研人員來說,進行有質量的科學研究尤為重要。金出武雄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歷,指出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到實打實的問題上,要做有意義的研究。 金出武雄表示,創新必須要從問題開始。一些人做研究時,通常會“手里只有一把錘子,就到處找釘子”,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方式。例如有些人把深度學習作為一個工具,然后再想可以用深度學習做什么,而不是先定義一個有意義的問題,這往往是一條錯誤的路徑。還有一些人做研究時,從論文當中找問題,列舉了此前所有人在這個領域中的科研工作,但“讀者不知道你想解決什么問題,自己恐怕也不知道想要解決什么問題”,這也不是尋找有意義問題的好辦法。 “不要忽視那些看起來很小卻非常重要的問題”,金出武雄提醒青年人,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小問題上,目標將更清晰,也更可能獲得成功。 那么,找到一個有意義的問題之后,如何才能保持研究熱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孫永昊向謝爾頓·李·格拉肖請教。 謝爾頓·李·格拉肖認為,對固有思維之外的事情感興趣很重要,但靠想象力和好奇心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科學家?!拔覀冃枰獙ψ约耗壳暗墓ぷ鞣浅W?,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與生俱來的好奇心?!?/p> 除了“好奇心”之外,蘭迪·謝克曼給生物領域的青年科研人員提出了另一個建議,那就是要有全局觀,選擇別人沒有問過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選擇一個模式來進行研究。 “事實上在生物領域我們知之甚少,可以找到很多值得討論、可進一步深入的基礎研究問題?!碧m迪·謝克曼說。 評價工作不能唯“影響因子” 在交流中,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朱永群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評估青年人的科學研究工作? 蘭迪·謝克曼說:“當評估青年科學家成就時,我們經常會把在有較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上發表論文看作是最主要指標,實際上這有一種‘毒性’作用,至少在生物科學領域是這樣的?!?/p> 在蘭迪·謝克曼看來,多年來科學界一直依賴于使用引用數量來衡量論文的影響力,但這并不能衡量論文真實的價值,而只是反映論文在短時間內受歡迎的程度。他提到,一些頂尖期刊也會建立人為的界限和壁壘,只接收一些熱門領域或者容易引發關注的論文。 “這并不是衡量學者成就的健康方式,也不應該成為我們衡量成就的唯一方法。論文引用很多次、短期內有很大影響,并不意味著這種學術成就就值得鼓勵?!碧m迪·謝克曼說。 他指出,青年科研人員應該更重視在行業中仍在進行積極研究的科學家的意見,而不是讓非專業的編輯人員來評價。 蘭迪·謝克曼強調,青年人還要對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持有信心和信念?!澳阋嘈胚@個研究將會帶來科學的進步,而不是僅僅看《細胞》《自然》和《科學》這類期刊的編輯的看法?!?/p> 促進科學界國際合作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復,全球經濟衰退陰影尚未驅散,應對人類面臨的糧食、能源安全、生命健康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等人類共同的挑戰,尤其需要科技共同體的共同責任。 面對科技領域摩擦越來越多的現象,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王魯寧提出了關于國際科學技術競爭合作的問題,“科研合作是不是有邊界?” 謝爾頓·李·格拉肖坦言,科學應該是開放的。他以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為例,指出全球人類應對疫情所體現出的開放精神,在未來每一次大流行病應對過程當中都應該同樣承續下去。同時,這種開放共享也應該運用到應對諸如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當中。 他提到,中國“天眼”對全球的科學前沿探索以及宇宙起源發展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爸袊推渌麌业目茖W合作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支持這一點,并且鼓勵中國進一步參與國際合作?!?/p> 正如本場對話主持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所言:“開放科學是大家共同的目標,國際科學界有一個共同愿望,我們非常期待科學家能夠繼續進行有效的合作,希望工作中受到越來越少的邊界限制,可以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p>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孫艷鵬 |
-
-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