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29日,在以開放科學為主題的第二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開放獲取成為了與會專家討論的焦點之一。 開放獲取勢在必行 “目前,全球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了400萬。應對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正確的做法之一就是消除科學知識和公眾之間的阻隔?!睔W盟委員會研究與創新中心總理事長、開放科學政策官員吉恩·弗朗索瓦說道,“科技出版界一直以來都是科學信息的守門人,當社會對于科學信息的需求發生重要轉變,科技出版界理應及時開發和提供新的服務?!?/p>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續,越來越多渴望第一時間知曉相關科研成果信息的人,對開放獲取期刊有了了解。開放獲取,意味著免費和不受限制的在線可得。 威立國際出版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菲利普·基斯雷在論壇上介紹說,“開放獲取”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02年2月開放學會研究所發布的《布達佩斯開放存取宣言》中。后經2003年6月《貝塞斯達開放存取發表宣言》和同年10月的《柏林科學人文知識開放存取宣言》,進一步完善確定。 直到2018年9月,位于布魯塞爾的名為科學歐洲的團體發起了里程碑式的開放獲取倡議——“S計劃”。這項倡議,要求受資助的研究組織和機構的研究人員到2020年時只在開放資源庫或開放獲取期刊上發表他們的成果。 “我們都認可開放獲取是出版行業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但我們更應該清晰地看到什么才是開放獲取的內在本質?!备叩冉逃霭嫔绺笨偩庉孆埥鼙硎?,開放獲取是開放科學的支柱之一,開放科學所帶來的社會意義在于促進整個科學的全球化交流,進而產生一系列連鎖效應。它會提升科研效率、成果產出和轉化效率,從而加速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 中國是推動科技期刊開放出版的積極參與者。對其必要性的分析,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斌解釋,首先是由于開放獲取符合我國國情現實以及我國所倡導的開放共享的國家政策?!皣摇奈濉巹澨岢?,我國的科學發展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倡導并推動開放科學,有利于打破那些不合時宜而限制發展的陳規,建立國際科技新格局,促進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p> 其次,國際科技期刊提供了開放獲取的選項,它已經成為學術出版交流重要的模式之一。中國的參與是適應國際科技期刊開放潮流的需要。 此外,推動科技期刊開放出版也是我國科技創新戰略深入實施的迫切需求,符合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現實需要。 國際合作促轉型 “保守估計,至少到2029年,開放獲取會超過訂閱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狈评铡せ估渍劦?,“盡管目前中國在開放獲取出版量方面稍落后于歐盟地區和美國,但增速非???。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很可能成為開放獲取第一大國?!?/p> 推動科技期刊實現開放獲取有哪些轉型方式?“我們與中國科協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就聚焦在這一領域?!狈评铡せ估妆硎?,威立國際出版集團與中國分享實踐經驗、知識以及網絡,共同探討最適合中國期刊界的開放獲取戰略,包括創建新的開放獲取期刊,從混合期刊轉向開放獲取期刊,進行轉換協議以及過渡協議的簽署等等。 2017年,電子科技大學與威立國際出版集團一起合作創辦了一本開放獲取新刊——《先進材料》子刊《信息材料》。2020年,它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20年度高起點新刊”。就在上個月,創刊三年的《信息材料》獲得了首個影響因子——25.405,排名國產材料期刊首位,并躋身全球材料領域高影響因子期刊前列。 去年,中華醫學會雜志與威立國際出版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中國醫學領域學術期刊和學術平臺建設。 中國開放獲取期刊的自強路 中國科技界和出版界正在密切跟蹤和參與開放獲取的實踐,但并非一路坦途。對此,彭斌在討論中指出:“在推動科技期刊開放獲取發展的初期,非常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開放獲取期刊線上存儲和傳播的模式,也需要我國相關部門在管理上有所調整和適應。而在開放科學的背景下,中國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期刊如何發展急需指導和建議?!?/p> 他認為,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出版亟需規范化,例如用戶使用權限的控制,網站必須明示用戶許可聲明以及著作權、版權所有聲明等。 “國內目前大部分的開放獲取期刊都依托國際出版商,這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也需要建設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的科技論文開放獲取平臺,建設學術期刊開放獲取共同體?!迸肀筮M一步表示。 在他看來,不容忽視的是,推動開放獲取出版還需加快期刊集群化發展?!伴_放獲取離不開平臺,平臺如果沒有期刊,等于一個空殼。集群化發展是當前國際科技期刊出版的主流態勢,也是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做強做大中國期刊出版產業的必由之路?!?/p> 至于如何打造高質量期刊集群,他的回答是,創新期刊的發展環境,在建設一流期刊、搭建技術平臺、探索發展模式、提升凝聚能力、建立出版隊伍等五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為國家一流期刊建設作出貢獻。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供稿 責任編輯:孫艷鵬 |
-
07-30
-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