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5·12”國際護士節非比尋常,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我國上海、北京多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白衣執甲,逆行而上,廣大醫生、護士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在幾天前中華護理學會舉行的“5·12”國際護士節慶?;顒由?,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向全國500多萬護理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他強調,“凝聚護士力量·守護人類健康”主題,彰顯了廣大護理工作者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一心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為實現 “動態清零”目標,全國廣大護理工作者不畏艱險、奮力苦戰,護衛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科協網開設“疫情之下,最美麗的堅守”欄目,記錄支援社區核酸檢測和急診、血液凈化、心血管、兒科等基層護理工作者,奮戰抗疫一線,用行動踐行使命擔當的感人故事。逆風而行,滿腔熱忱,不負使命……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匯聚起500多萬護理工作者堅守一線、抗疫到底的堅強決心,凝聚成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同甘共苦、堅不可摧的強大精神力量。
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手套和面罩、穿梭于機位間調試透析機,消毒透析床……4月30日清晨6點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血管通路小組業務骨干陳秋馨和戰友們就忙碌了起來。 為了維系尿毒癥患者的生命,這波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陳秋馨已在醫院駐守了兩個多月。 患者等不起,透析不能停 自從上海新冠疫情卷土重來,部分醫院血液透析中心因發現陽性病例或者密切接觸者不得不被按下了暫停鍵,一些尿毒癥患者做血液透析變得困難起來。 然而尿毒癥患者是一個特殊群體,為了維持生命,必須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如果不治療,患者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因此尿毒癥患者等不起,血液透析不能停! 如何守住這一片凈土,保障患者按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瑞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所有醫護人員都面臨著巨大的疫情防控和治療壓力。透析、通路維護、隨訪,在疫情之下也顯得尤為艱難。 為防止院內出現大規模交叉感染。瑞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加強治療前的醫護人員防護和透析設備的消毒,把風險排除在血透室外。盡管這讓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在血透室內的工作時間延長到6個小時,但看到每位患者安全完成透析后,她們感到再累也值得。 透析通路的“守護女神” 4月30日一早,陳秋馨一如既往地熟練穿戴好所有的防護裝備,快速檢查確認著裝,轉身走進了血液凈化治療區,一天的工作從這里開始。 陳秋馨正在做穿刺 這天,病房里來了一位97歲高齡的余爺爺,他左上臂高位內瘺,穿刺段血管內徑僅4.1mm,且距皮深度大于6mm,屬于疑難高危內瘺。以往,醫護人員應用便攜式超聲引導穿刺,操作駕輕就熟。而如今,厚重的防護服加身,護目鏡被汗水模糊了視野,戴了雙層手套的手早已麻木。以往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的穿刺,現在需要躬著腰、仔細再仔細地花費數倍時間才能完成,一切操作變得難上加難。 為了避免內瘺穿刺并發癥、減少手術干預幾率、保障通路安全,陳秋馨勇挑重擔,“放心、讓我來”,她的這句話讓患者和小伙伴們像是吃了“定心丸”。 為了順利完成治療,陳秋馨穿刺前屏氣凝神、反復摸索,治療后對患者聲聲叮嚀、細細查看。在瑞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類似這樣的高危疑難內瘺還有很多例,她用自身過硬的專業素養守護了患者的生命線。 更讓人揪心的是,部分患者由于疫情封控被迫在外透析,陳秋馨率先緊急建立患者溝通群,利用休息時間進行線上通路跟蹤隨訪,解答患者疑問,反復囑咐在外透析的注意事項。而當患者回歸中心以后,陳秋馨總是第一時間為患者進行通路評估,檢查確認穿刺點、查看是否有感染等通路并發癥。 為人先、挑重擔,這已是陳秋馨的工作常態了。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在醫院里奮力救人,與時間賽跑的“戰士”,為了大局舍了自己的小家。 駐守醫院前,陳秋馨的愛人作為一名黨員、瑞金醫院航空急救醫療隊醫生,已經“身先士卒”報名參加了瑞金醫院第一支抗疫醫療隊,進駐方艙,奮戰在抗疫第一線。陳秋馨雖然不舍家中4位老人和小寶寶,但仍然義無反顧前往醫院。 “媽媽去打病毒一定會贏!”寶寶稚嫩又堅定的話鼓勵著媽媽。陳秋馨與同伴們逆行而上,以院為家,成為駐守抗疫前哨陣地的“白衣戰士”。 陳秋馨與患者交流 百里馳援,護航生命 盡管陳秋馨和戰友們以院為家,爭分奪秒救治患者,但日益嚴峻的疫情形勢仍然讓上海的血液透析體系逐漸超負荷。 在最緊急的時刻,增援隊伍到了。 177公里外的杭州,在“疫情就是命令”的召喚下,84名專職血透護士整裝出發,支援上海血透治療。 血透醫療隊由浙醫一院血透室護士長俞偉萍任總領隊,隊伍分成三個小組,每組28人,分赴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血透中心、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血透中心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血透中心支援。 “兩年前,我曾跟隨浙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馳援武漢,而這次在自己的??祁I域支援上海,身感責任重大?!?nbsp;浙江省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主管護師鐘琦作為援滬血液透析醫療隊員深知需要做透析的這群“特殊病種”患者的不易,“每周至少2-3次的規律透析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保障?!? 鐘琦對接的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這里是上海市血液凈化質控中心,有88臺血透機及30余臺CRRT機,固定患者近600位,但疫情管控使醫護人員嚴重不足,這對需要定期透析的患者有嚴重影響。 一開始,鐘琦遇到了與陳秋馨相同的難題:防護服悶熱不適,每天七八個小時不吃不喝,陌生機型和流程需要盡快掌握,雙層手套操作不便……她和隊友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一一克服,順利度過了磨合期,讓每位血透患者安全順利地完成了治療。 “被需要是對我最好的認可,疫情之下的‘白衣執甲’是我回報這份認可最好的方式?!泵看温牭交颊咭宦暵暋爸x謝”,鐘琦所有的愁悶煙消云散。 在中山醫院的第一周,鐘琦遇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她詢問基本狀況時,老奶奶只是一個勁兒地要求多超點水。盡管鐘琦與當地醫生溝通確定了透析方案,但在透析過程中,奶奶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后來鐘琦才知道,由于子女小區封控無法陪同,在老奶奶被街道工作人員護送至醫院時已經3天沒有進行血透治療了,不敢多吃飯也不敢喝水。 “老奶奶想著做一次血透不容易,擔心下次透析不知道什么時候了?!绷私饬死夏棠痰膿鷳n后,鐘琦耐心地告訴她,自己是前來支援的浙江醫療隊員,不用擔心后續透析治療問題,還告知了超濾量過大的危害。 在整個血透治療過程中,鐘琦都陪在她身邊,消除老人的焦慮情緒,同時密切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避免低血壓等不適癥狀的發生,使她平穩度過了4個小時的血透治療。 鐘琦正在治療患者 回家前,老奶奶對鐘琦說了無數個“謝謝儂”“辛苦了”。 夜幕降臨,血透病區依然忙碌。醫護服被汗水浸濕后留下的片片鹽漬,臉上被口罩和面罩刻下的深深印痕,都是她們最美的“勛章”。她們是抗疫前哨陣地的“白衣戰士”、透析通路的“守護女神”,她們用大愛與奉獻為生命護航。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中華護理學會供稿 責任編輯:尹莉華 |
-
05-17
-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