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5·12”國際護士節非比尋常,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我國上海、北京多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白衣執甲,逆行而上,廣大醫生、護士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在幾天前中華護理學會舉行的“5·12”國際護士節慶?;顒由?,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向全國500多萬護理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他強調,“凝聚護士力量·守護人類健康”主題,彰顯了廣大護理工作者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一心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為實現 “動態清零”目標,全國廣大護理工作者不畏艱險、奮力苦戰,護衛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科協網開設“疫情之下,最美麗的堅守”欄目,記錄支援社區核酸檢測和急診、血液凈化、心血管、兒科等基層護理工作者,奮戰抗疫一線,用行動踐行使命擔當的感人故事。逆風而行,滿腔熱忱,不負使命……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匯聚起500多萬護理工作者堅守一線、抗疫到底的堅強決心,凝聚成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同甘共苦、堅不可摧的強大精神力量。
如果說新冠疫情是對人類的一次嚴峻考驗,那對醫護人員來說,就是一場場“大義與小家”的抉擇。職責、擔當、使命,讓白衣天使們交出了一份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有醫護 無慌恐 幾天前,邯鄲市中心醫院和平院區(邯鄲市傳染病醫院)來了個兩歲半的孩子。新冠確診后轉至隔離區,匆忙離開父母的孩子眼神里全是無助和驚慌。 被緊急抽調到這里的心內科病房護士長郭章麗立刻走到孩子身邊,蹲下身去,一邊安撫,一邊嘗試詢問家長姓名。所幸孩子非常聰明,咿咿呀呀中竟能說清媽媽的名字。郭章麗多方溝通聯系,終于了解到孩子媽媽也在和平院區。 很快,這對母子在醫院團聚了。找到媽媽后,喜極而泣的孩子讓媽媽摘下口罩,要親親求抱抱。這一幕打動了周圍的人。 “離開親人的孩子像是沒有了‘庇護傘’,我們愿為他們撐起這把傘?!痹诠蔓惪磥?,進入新冠病房的兒童患者,除了身體的不適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某天,病房來了幾個小患者,他們對陌生環境的驚恐無助,想家人時就呆呆坐著掉眼淚,也不鬧,這是最讓人心疼的。于是她聯合隊友成立心理援建小分隊,幫忙協商物資、倒水、輔助洗漱之余,陪著聊天緩解緊張情緒,并當起了幾個孩子的“臨時媽媽”。作為母親,郭章麗已經兩個多月沒有見到自己的孩子了,她把自己的母愛全部奉獻在幾個孩子身上,讓他們即使在新冠病房也感受著“媽媽”的關懷。 “接到領導安排去支援全科醫學,我知道抗疫之戰再次打響,時光仿佛回到了兩年前的那個寒冬,不同的是我已經不再像當初那樣恐慌。我們也想讓患者和家屬知道,這里‘有醫護、無慌恐’?!惫蔓愖院赖卣f。 郭章麗在工作中 “疫”起來 會勝利 兩年前,新冠疫情突發之時,郭章麗同樣被安排去支援全科醫學。初到科室,她就開始協助拭子采樣、病毒標本采集,進行流行病史追溯,對所在隔離病房消殺,轉運確診及密接病人。與此同時,為解除后患,在醫院要求嚴格配比消毒液、紫外線燈消殺的情況下,她緊急封鎖部分病室,并對公共區域(樓道、廁所、洗漱區)展開全面消殺,在科室剩余病患床頭、病房門口、公共區配備消毒液;講解、告知手衛生的重要性,安撫患者及家屬情緒。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很多人不知所措,醫護人員除了處理一些危險情況,還要應對病人和家屬的各種情緒和需求。有患者母親去世需要安慰,有患者情緒緊張渴望疏導,也有孩子對陌生環境驚恐必須照料。 了解到這些情況,郭章麗在幫忙協商物資、輔助洗漱之余,給病人和家屬進行心理疏導緩解緊張情緒。一天深夜,她頂著寒風為一個11個月大的孩子采買換洗衣物、奶粉、紙尿褲…… 與病魔作斗爭,把病患當親人,每一項任務都很艱巨。對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來說,是考驗,更是成長。郭章麗常對病人和家屬說,特殊時期,有任何需求請告知我們,有我們陪著大家,請你們放心。 “他們雖看不清防護服后我們是誰,但一定知道我們為了誰!”郭章麗說。 平凡人 逆行者 和郭章麗情況相似,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內科護士陳凌霞既是一位普通的醫護人員,也是大家心中勇敢的“逆行者”。 2020年援鄂,2021年支援廈門、泉州,2022年援滬,疫情發生以來,陳凌霞3次請纓,沖到抗疫一線。 陳凌霞在工作中 疫情即命令。兩年前,陳凌霞和愛人作為醫務工作者,毅然決然報名援鄂。最終,陳凌霞被選中,毫不猶豫地在請戰書上留下了鮮紅的手印。 她安頓好年幼的孩子,迅速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最危險的抗疫一線。等武漢形勢好轉她們凱旋時,她的女兒已經不認識她。 2021年8月,福建廈門、泉州突發疫情,陳凌霞再次請纓奔赴“戰場”。她說:“我有經驗,我不上誰上!” 2022年開春,來勢洶洶的疫情再次將人們平靜的工作和生活打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立即集結抗疫醫療隊出征上海。接到援滬命令后,陳凌霞放下家中的“擔子”,收拾行李,再次踏上抗疫的征途。 記不清多少個無眠的夜晚,或是感動、或是疲憊,陳凌霞和伙伴們幾度悲喜交加、幾度心情跌宕。但始終有一股力量,把她們擰在一起,團結一心,不懼苦累。在她們心里,永遠裝著國家和人民。這應該就是新時代護理工作者的的使命,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她們用實際行動,將“平凡”的火花匯聚成明亮的光芒,驅散黑暗,點亮希望。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中華護理學會供稿 責任編輯:尹莉華 |
-
05-17
-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