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5·12”國際護士節非比尋常,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我國上海、北京多地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白衣執甲,逆行而上,廣大醫生、護士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在幾天前中華護理學會舉行的“5·12”國際護士節慶?;顒由?,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向全國500多萬護理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他強調,“凝聚護士力量·守護人類健康”主題,彰顯了廣大護理工作者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一心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為實現 “動態清零”目標,全國廣大護理工作者不畏艱險、奮力苦戰,護衛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科協網開設“疫情之下,最美麗的堅守”欄目,記錄支援社區核酸檢測和急診、血液凈化、心血管、兒科等基層護理工作者,奮戰抗疫一線,用行動踐行使命擔當的感人故事。逆風而行,滿腔熱忱,不負使命……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匯聚起500多萬護理工作者堅守一線、抗疫到底的堅強決心,凝聚成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同甘共苦、堅不可摧的強大精神力量。
今春以來,新冠疫情在上海死灰復燃。全國各省市1.6萬余名護士緊急援滬,與上海護理同仁并肩戰斗。在此摘錄幾封簡短的家書,從中可以看到,疫情面前平凡人的堅守和無私的大愛。 家里放心,只求你平安 “你們是最偉大的人。謝謝儂!” 5月12日,第111個國際護士節,正在上海市黃浦區開平方艙醫院接受診治的93歲李奶奶為了向醫療團隊表示感謝,專門請病友幫忙錄制了一段小視頻。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援滬醫療隊管理的這層病區患者,是整個艙內年齡最高的,88歲、93歲、98歲……其中還有無家屬老人,無一不需要醫護團隊從診療看護到起居住行的悉心照料。領隊張艷明為此事無巨細,考慮周全。 2021年9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成人心外科五病區護士長張艷明被派往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原本應于2022年3月結束外派工作,卻因新冠疫情一再延后返京日期。4月初,她在接到云南省衛健委援滬任務后,再次改變計劃,主動請纓,帶領該院40人的醫療隊馳援。 考慮到孩子年紀小、父母年齡大,父親還有心血管疾病,張艷明報名后只告知了丈夫。他一面為妻子感到驕傲:“抗擊過非典,支援過奧運,投身過新冠防控阻擊戰!”一面又不無擔心:“這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不要大意?!? 4月11日抵達上海后,張艷明參與了開平方艙醫院從無到有的建設。從每一張床位安置是否合理,到每一位隊員穿脫防護服是否規范,再到防疫物資是否齊全,都牽動著她的心。 每一個凌晨,在其他隊員都已休息的時候,她還要考慮,當天返回的隊員核酸結果是不是全陰,明天再安排多少名隊員進行輪替工作。 31天過去了,她和隊員仍在方艙堅守。北京的家人、同事逐漸知道了張艷明此刻的真實地址。媽媽給她微信發了一段話,雖然字字平常,讀來卻總能讓她哽咽。 艷: 邑霖告訴我,你要帶幾十人馳援上海,這是你們醫護工作人員的責任,我雖然擔心,但是也不會阻攔。你爸也提醒你工作中千萬注意安全,別的我們也不多說,只要求你平安!平安??! 另外家里你就放心吧! 老王 患者拍下的張艷明 做你的“厚盾”,盼你們凱旋 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作現已進入平穩狀態,但回憶起醫療隊接收第一批患者前的情形,依然讓河南省人民醫院、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心外一病區護士長王燕平印象深刻。 根據指令,她所在的河南省人民醫院援滬醫療隊4月10日將迎來首批600名患者。為此,醫療隊已連續忙碌多日,事無巨細地為順利接診做好全面準備。 中午12時,眼前的4層病房樓已布置妥當,王燕平已經帶著隊員進艙演練流程了。然而,新的消息傳來:原定的接診病房樓由10號樓緊急調整到9號樓。 接到通知的一瞬間,王燕平覺得有點懵:只剩4個小時!不僅要對新樓緊急“拓荒”,還要從無到有重新布置病區,保障至少600張床位達到收治標準。 王燕平迅速將分散在各樓層的護理隊員召集起來,按照樓層對樓層的方式,逐層進行整體“平移”。從辦公用品到醫療物資,從急救藥品到生活用品,隊員們在兩座樓宇間不停歇地穿梭著。 有序布置好“平移”工作,王燕平又一頭扎進新病房樓,梳理流程、查漏補缺。衛生狀況、病區分區、廁所水壓、熱水供應、照明供電是否能滿足需要……此時此刻,王燕平的語速和動作都像按下了“倍速”鍵。 按照要求,醫護人員每4小時換班一次,王燕平催促A組隊員出艙換防休息,而她自己只是迅速換了一身防護服,又跟B組隊員再次入艙。當晚,2個病區638張病床全部安置妥當,達到收治標準。 這支醫療隊前不久已由方艙轉至楊浦區定點醫院市東醫院,5月12日,他們吃到了慶祝護士節的蛋糕,但更讓王燕平感到滿足和幸福的是患者的康復,當然還有來自家庭的堅定支持。 還在方艙醫院時,丈夫給她發來了一封長長的家書。 燕平卿卿如晤: 知你昨夜上班又至凌晨,我不忍電話問候,因為我拿不準你們的作息和工作安排,恐打擾你工作或休息,謹以此向你表達我及家人對你的思念及牽掛。 自4月3日你們出發援滬至今,已半月整了。臨行前,你讓我為你剪短頭發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這些天,我一直將上海的疫情新聞、天氣狀況置頂在電腦和手機上,工作之余就在網絡上捕捉和你們有關的信息…… 家里都好,咱媽還是天天問你的情況,我告訴她不用擔心,但還是天天問……娃兒的學習也有條理地進行著,一切安好如初,請你放心家里……有閑空了發個狀態,讓我們知道你平安。代問候身邊援滬的兄弟姐妹們,家人都盼望你們凱旋。 愛你和你堅強的“厚盾” “平移”工作完成 只要堅定信心,勝利就在不遠處 河南省人民醫院援滬醫療隊接管的第一批患者4月11日隨大巴車陸續到來。該院感染性疾病科五病區護士長高飛所在的護理小組,要跑好首次接診的第一棒。 高飛算是抗疫“老兵”了,從2020年至今已先后6次執行抗疫任務。2月26日,高飛結束支援鄭州市港區定點醫院工作,回歸正常生活剛剛月余,就再次響應號召,于4月初踏上援滬征程。 正式入艙前,高飛所在組的隊員,已經按要求完成了8~10輪院感培訓,隊員每輪都要通過一對一考核才算過關。 4月11日下午2時,隨著第一批患者抵達,收治工作立刻按照計劃有序開展。從篩查分流、分床計數到掃碼登記,醫護團隊通力協作,各司其職,環環相扣。 接診中,有老齡患者沒有智能手機,信息登記時間過長,隊伍短時間出現了滯留聚集情況。高飛等人立刻做好情緒安撫,并及時優化流程,提前分批掃碼登記,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所有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當天下午18時,高飛班次累計收治入艙患者317名,入艙分流、床位安置、生活保障等均嚴格按照指揮部要求進行,收治過程順利,患者病情平穩、情緒穩定。 為跑好接診第一棒,高飛堅守整整10個小時。結束工作后,她還需要連夜將當日班次摸索實踐的各項流程、表格、經驗做法進行梳理總結,為后續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幫助。 一個月來,河南省人民醫院317名援滬醫護人員累計收治患者1779人,幫助1351人康復出院。 工作進入正軌后,高飛忙里偷閑,給家里的孩子們寫了封信。 寶寶貝貝: 我的孩子們,媽媽想你們了。從2020年1月至今,媽媽已先后6次離開你們,有9個多月沒有在你們身邊。媽媽心里有很多話想跟你們倆講。 寶寶是姐姐,已經能看懂媽媽的這封信了,但貝貝只有2歲8個月,還不識字;但我想等你們姐弟兩個長大后,翻開這封信的時候,都能明白和理解媽媽的愧疚! 這次來上海,只有幾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出門時,貝貝還在睡,寶寶你反常地沒有送我。實際上,我知道你正蒙著頭在被子里哭。 其實媽媽在這里很好,在我們的努力下,每天都有患者順利出院。等你們長大,一定會明白這是多么令人喜悅和有成就感的事。 只要堅定信心,勝利就在不遠處。相信媽媽,相信很快媽媽就能回到你們身邊。 愛你們的媽媽:高飛 接收第一批入艙患者 一封封家書連接起親情與牽掛,一封封家書也傳遞著勇氣與信念?;蛟S,正是心中的溫暖,照亮著她們逆行的路,使她們成了暗夜里的那道光。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中華護理學會 供稿 責任編輯:尹莉華 |
-
05-17
-
05-09